English

德国的“教育缺陷”与“亡羊补牢”

2000-05-24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驻波恩记者 方祥生 我有话说

德国工程师和信息技术专家的数量,要比工业国家的平均水平低1/3,这是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日前发表的教育报告公布的。这一调查结果,在德国引起了强烈震动。

经合组织最近对其成员国的教育水平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德国的总体教育水平较高,高中毕业以上和接受过职业教育的人占劳动力的84%。但德国有学位的自然科学工程师较少,每10万就业人员中只有1040人,远远低于经合组织成员国的平均水平1500人。芬兰、法国、日本等国,都在2200人以上,最多的达5200人。

其实,经合组织的调查结果只是再次证实了德国教育体制中早已存在的问题。德国工业联合会早就指出,目前德国至少缺30万名电脑专家和10万名工程技术专家。社民党教育政策发言人希尔斯贝格认为,导致目前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有产业政策方面的失误。90年代下半期,德国错过了发展因特网的机遇,使当时毕业的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找不到工作。这自然会影响学生对专业的选择。其次,有社会文化的影响。不少青年人贪图享受,认为学理科太苦、太枯燥,对理科专业冷眼相待。还有,对社会需求估计不准。几年来一直在说,德国的建筑业会大发展,使大学的建筑系人满为患。结果造成许多建筑系毕业的学生找不到工作,而一些社会需要的专业又招不到学生。

在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缺少电脑专家,缺少高质量的工程师,对德国经济来说无异于釜底抽薪。正是为了克服今后几年将要制约德国经济发展的“瓶颈儿”,一方面,德国政府在经过一场全国性辩论之后,决定向国外招聘20万计算机专家,给他们“绿卡”。同时,德国联邦教育部长布尔曼和州文化部长联席会议主席莱姆克都表示,要对学校的自然科学教学进行彻底改革,一个“有技术传统的德国”,应该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学习工程技术。

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在信息时代,在知识社会,教育将直接影响一国的发展和富裕。德国能正视自己的“教育缺陷”,将“高薪引进”与“改革教育”相结合,将解决当前困难与满足日后需要相结合,不失为一种“亡羊补牢”的明智之举。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